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科研与服务服务处紧紧围绕“学、讲、看、做”四个方面,围绕重点任务、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立足工作实际、职能职责,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项任务推进有力有序,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加强党史学习,时刻锤炼党性修养,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
科研与社会服务处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课等集中学习形式和学习强国APP、央视频等分散自学形式,深入学习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政治理论原著并展开学习研讨。累计举行主题党日活动5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5次、党课3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1次,认真查找整改支部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以师生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师生的困难事、烦心事,真心实意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二、提高站位、立足职能,推动实践活动落实落地
紧扣“急难愁盼”问题抓落实,认真谋划制定“实事清单”,出实招、求实效,科学制定《科研与社会服务处党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每月定期研讨,扎实推进,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组织开展了“科研诚信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编印、发放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研诚信宣传资料》,解决师生对科研诚信方面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困难。开展“科研政策咨询”志愿服务活动,解读科研项目管理流程、经费使用政策与制度流程,解答师生对科研项目方面的疑问困难。
以重电大讲堂为依托,围绕社科基金、自科基金、科研奖项等申报、学术论文撰写,组织系列培训,切实服务全校科研工作者,提高科研业务能力。
三、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协调发展办实事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改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工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导向的评价机制。近期,修订了科研成果认定与资助办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收益管理办法,梳理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组织参加了智博会,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等,累计公示了科技成果拟转化项目15项,合同金额达150余万元。
加强社会服务外部资源对接工作机制建设,建设相应科技资源基础信息库。近期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进行了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加强了资源对接。更新和充实了校外专家数据库,加强了与重庆市教委、教科院、评估院、西南大学等单位科研工作联系。以环重电创新生态圈工作为抓手,同沙区科技局、陈家桥街道针对生态圈场地资源进行多次磋商。以重庆市填报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工作为契机,梳理了学校科研设备资源。
加强与校内部门间工作协调联动,深入地方政府、园区、大型企业等,寻求合作、服务机遇。联合主办了2021重庆四川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负责产教融合与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工作,协调联动校内各部门与沙区科技局,陈家桥街道等论证探讨环重电创新生态圈建设。2021年6月,我校“智能化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与应用”正式纳入2021年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支持计划,这也是我校第三次立项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位居重庆高职首位。
加大科研放管服机制建设力度,修订相关制度,完善科研联系、科研服务工作机制。新拟定了科研平台管理办法、推进科教协同育人若干意见。优化纵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图简化科研项目经费报账签字流程,完善科研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流程。近期,我校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立项8项,重庆市百名教育信息化专家进校园活动研究课题立项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校辅导员专项课题1项(全市高职院校唯一立项单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2项(全市高职院校唯一立项单位);获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立项3个一般项目、4个青年项目(占据全市高职院校半壁江山,创下我校重庆市社科基金立项数新高。);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立项14项;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高校保卫科学”研究课题1项(全市高职院校唯一立项单位);获重庆市科技局立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项目1项。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积极贯彻学校党委的工作要求,及时报送本部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组织参加“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网络知识竞赛,提高了部门全体教职工的学习热情,组织收看“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党课开讲了之党的光辉历程等,激发了党员同志向榜样看齐、不忘入党初心的热烈情感,累计报送5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月报告。
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全校师生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科研与社会服务处将继续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科研工作环境,让学校科研工作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